【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 实习生 刘豫 文图】随着经济运行完全常态化,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将全面恢复,形势向好。现阶段人们对肉蛋奶的品质要求更高,农牧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空间巨大。
如何把握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机遇,迎接挑战?如何降本增效,实现可持续发展?如何实现技术的突破和创新,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,如何实现“新老”企业家的传承,实现基业长青⋯⋯4月18日—20日,“第十九届畜牧饲料科技与经济(全球)高层论坛”在南阳举行。牧原股份、新希望、唐人神、天兆猪业等国内农牧业一众大佬齐聚,聚焦行业热点话题以及未来如何持续发展作了深入交流。
秦英林谈管理:从技术元点发力,实现业务底层突破
(资料图片)
论坛上,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详细介绍了降本增效以及企业管理的内容。他认为,目前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,是非瘟冲荡之后,行业长期持续稳定生产,猪价偏低运行,带来的生产过程成本领先挑战。“目前牧原生猪饲养成本平均成绩,和丹麦相比头均仍有600元的差距。但如果仅把养得好的猪批次进行对比,目前牧原也能赶上丹麦猪的水平。这就说明,养猪内部成本控制空间非常大。”
关于如何降低各方面的成本和解决当下养殖企业面临的挑战,秦英林认为从技术元点发力,实现业务底层突破是关键。
“企业如同一棵大树,分为表、中、底三层。显性的表层是大树的枝干叶,对于企业来说是环境变化、经营成果、运营模式等;隐性的中层是大树的根,对于企业来说是现场管理、系统建设、技术路径的构建;而看不见的底层才是‘元点’,是大树生长所需的水、营养,对于企业来说是创新成果、科学发现、底层知识等。”
同时,他提出对牧原创新的期许:向下扎根一百丈,向上奋力冲破天。“要搞企业创新,降本增效,提升企业竞争力,企业领导人的心力与精力必须放在企业的底层元点上,而不是放在企业的经营表层上。”
刘畅谈传承:不是传给一个人,而是培养一个团队
作为行业中少数的女性以及“二代”企业家,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畅对于传承,有了新的理解:传承不是传给一个人,而是培养一个团队、一代新农人。“我认为传承是一个过程,是一帮人的前赴后继,它没有起点,也没有明确的终点。就像养猪一样,需要是连贯的,需要一个团队持续优胜劣汰、适者生存。”
她认为,对父辈的心疼以及其他纯感性的情感是不足以支撑“二代”坚持下去的,必须得有内驱力,要深度认同企业的价值观、与团队多互动,真真切切地改变自己、蜕变自己。同时,她庆幸自己拥有一个好的年轻团队一起共同成长,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沟通也特别好,这让她对于新希望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。此外,她也希望畜牧行业能够越来越“漂亮”,每个新农人越来越受到尊重。
陶一山谈猪周期:周期的概念已经弱化
对于猪周期的波动,唐人神集团董事长陶一山认为,过去猪周期产生,是市场供需矛盾带来的。因行业价格下行,市场供给增多后,养殖户就自愿宰杀母猪。而母猪减少,价格上涨后,就又把肥猪留下来做母猪产能。但现在无论市场是否亏损,都有大量资本投入新建产能,周期的概念已经弱化。在陶一山看来,今后就是要关注“成本”,要“有资本”。
余平谈生存:投资不要太猛,要关注成本
关于企业如何生存下去,天兆猪业董事长余平认为有两点:一是不要太猛。天兆前几年投资太猛,现在就比较难受。二是关注成本。“我们可以推进从基本做起。去到基层一线,像饲料原料和水是最简单,也最基础的。”
白善霖谈高质量:要大先要强,只有强才能做得很大
“我觉得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时代的命题,永远在路上。”正大集团副董事长白善霖认为,中国生猪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从宏观角度来讲,基本上是靠猪产业的扩张支撑的。但是到了一个新时期,要特别考虑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两个充满秩序的字:强大。“要大先要强,只有强才能做得很大。”
“所以,中国做产业要做得又强又大,今天真正到了苦练内功的时代,只要把我们的内功练好了,不管行情如何变化,不管疾病和威胁有多大,我们都能够向前迈进,行稳致远,希望大家在高质量发展的新一轮发展过程中能够练好苦功、共同前行。”他说。
李希荣谈竞争:国内养殖行业已经进入成本竞争白热化
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认为,目前国内养殖行业已经进入成本竞争白热化,未来企业不论规模大还是小,拼的只有两条,一是成本控制,二是资金链安全。
“现在行业企业成本控制差距非常大,将来较高成本的企业,可能最后就会被淘汰。”他说,为了降低成本,目前豆粕使用减量化也成为行业基本特征,此外玉米也有高粱、小麦、大麦等作为替代品。在市场比价关系发生变化时,替代品的使用能协助企业更好降低成本。
转型升级必然带来一定的考验。同时,李希荣认为,目前行业产能存在过剩,这是行业自身造成的问题,值得我们深思,建议大家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。另外,从消费上看,猪肉整体消费总量在下降,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,有形消费决定生产,所以一定要研究供求关系,希望行业能够以消费为航标,调整企业发展步伐。
周光宏谈未来:以后可能不用养鸡或养猪
作为食品行业的专家,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周光宏认为,细胞肉的培养同样饱受关注。2019年11月18日,他们团队培养出中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,他认为这对肉类生产和产业格局将会是一个重塑。“我有个梦想,以后可能不用养鸡或养猪,用高科技就能解决吃肉的问题。”
除此之外,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咨询大师拉姆·查兰以国内外优秀企业为例指导行业如何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;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龚六堂剖析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现状,并指出农业现代化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,为行业给出解决方案;海大集团副总裁江谢武分享海大近20年在水产种业的成果经验。
责编:刘安琪 | 审校:李金雨 | 审核:李震 | 监制:万军伟